Monday, August 31, 2009

你是说故事高手吗?

Share
在《决定未来的10种人〉〉一书里提及有一种角色为说故事的人,他们擅长透过生动的故事与顾客进行沟通。说故事这种角色,未必只有在销售产品时才显为吃重。当我们还在念书的时候就时常讨论那一位老师的课最为枯闷或是精彩。会说故事的老师总能带动整间课室里的气氛,他们不需要额外的高喊:“专心,安静“等之类话,而是学生们总会不经意地被他的故事吸引,从而集精会神地上课。

为什么同样是在销售同样的产品,有的人总是比其他人卖得好?一个是向你销售产品,告诉你产品A有何等功能,价格比起其他同行便宜多少;另一位则是为你勾画出使用这产品的体验,他透过某些叙述和消费者体验(user experience)来让你认识这产品,相比之下,你觉得那一位销售人员更有机会卖出他的产品?

仔细观察你身边的朋友或是同事,那些一开口就能吸引大家目光的大都很会说故事,同样是叙述一件事,他们总有办法让身边的人听的津津乐道。会说故事的人并不等于哔众取宠,也不是所谓的“吹水“还有夸张事实,他们只是以生动的方式来叙说故事,当你觉得你像是身处于事情的经过时你就知道你进入他的演绎范围了。

想要获得异性的亲眯(至少在第一印象),说一些生动的故事也总好过单调的自我介绍。这里所谓生动的故事和油腔滑调是两回事。你可以以生动的故事来叙说你的职业。看过在电影不可能任务3(MI3)里 汤姆.克鲁斯(TomCruise)向一班年轻太太叙说他的工作情况时的那种投入和自信,你会明白我所指的意思。

我们在很多时候都销售产品给顾客,向老板提案或是向投资者招股。如果你对产品和概念都有信心,这种时候再加一个生动的故事会不会更凑效呢?

Sunday, August 30, 2009

标准

Share
我们的生活常被一定的标准去衡量我们目前说处于的状况,这种标准早在我们小时候就开始进行了。例如小六检定考试(UPSR)考获5-6个A为标准,在这标准内的学生就可以被标签着“优秀“的荣誉。接着衡量成绩的标准涌踵而来,到了我们生平第一份职业,标准这东西更为显着,公司有一套标准来告数你何谓优秀员工,要成为优秀员工,你必须要符合何等条件之类的标准。

除此之外,标准还侵入我们的个人世界,目前市面及网络上有一大堆书籍和资讯告诉你何谓标准的男朋友。在什么年龄就需要有什么样的外在物质来衬托你的身份等。工作几年后若仍驾着旧款的车又或是拿着与目前潮流不符的手机又会被标签着“不符标准“。“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这道理从古至今仍受用。于是,大家的手上都有一份清单,在择偶的时候必定摊来清单查个仔细,像是工作收入,目前是否拥有个人不动产,用什么汽车等等。

几年前盛行毕业后再加一个MBA,这样你又可以跳入MBA的门栏内,并在个人覆历表可以多写几行字。这表面上并没不妥,大家都很积极的去响应清单所要的标准。在摺纸簿还未多加一个零之前,其他的暂时免谈。乍听之下,这样的道理好像是理所当然,大家竟对此深信不疑。对了,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标准这框筐给限制着了,标准告诉我们要怎样做才为之符合,像是做白日梦这些在标准范围外的东西是最不可取的。现在你可以明白当你说要创业或是辞工到外游学时会有许多反对的声潮,因为你跳出你“应该“所属的圈子,你变得不同了。圈子里的人会觉得你不被同一个标准束缚而视你为异端和另类。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即向往也害怕没有标准的生活。他们不习惯在没有标准下,他们要拿什么来衡量自己所处于的阶段。

去开辟一条不同的人生经历,重新为标准定义。你无法等待别人告诉你该怎么做,这一次由你告诉自己要怎么做。

Monday, August 24, 2009

Bambino - 莱鸟学

Share
在日本电视剧 - 料理新鲜人中主角伴省吾因不甘被称为莱鸟,因此下定决心,誓要在Baccanale餐厅里煮出让其他厨师承认的意大利菜。在过程中他吃尽苦头但仍然不放弃,即使被奚落,被看扁,或是被安排做一些锁碎的工作也无阻他的决心,他甚至说:“再无理的刁难,我也决不离开!“显示其决心。这和漫画“江太的寿寺“还蛮相像。

因为不甘被指为半吊子的厨师,即使多辛苦,他也要让自己给熬过来,为的是让自己的厨艺增长,还有证明给大家看他可以从莱鸟变成一流的厨师。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何尝不是从莱鸟开始,然后学习,有所成长,然后停留在某阶段,认为自己已经获得足够的知识了。然而有人可以继续向前进,并做得比一般人卓越,他们不见得比其他人聪明,这当中有几个关键 - 除了热诚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外,他们总认为自己还“有待改善“。

被人称作莱鸟又何妨?只要你对本身的领域有着热情,你绝对愿意花上时间去摸索个究竟。将自己称作莱鸟的人总会把事物看得特别透彻,尽管他们有着一定的经验,但他们从不倚老卖老。我想这种“莱鸟“心态往往使他们从一个高峰攀向另一个高峰。每当在构思新点子时,不妨把自己重新"Reset",不把过去的经验来当指引。让自己重返“无知“,然后以每一个角度去看待事物,会不会有一些我们以前不曾发现的问题?又或是发掘事物的另一面?

斯蒂夫.贾伯斯(Steve Jobs)在2005年史丹佛大学生毕业演讲时道出了他的人生经历,其中有说道:“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除了对自己的领域保持热衷外,还要让自己时时刻刻都处于“莱鸟“的状态。也唯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促使自己进步,还有不断地寻找机会来改变现状。

Wednesday, August 12, 2009

相信 - Believe

Share
“相信“这一词有着一股巨大的力量,愈深信这词的人愈能获得他想要的结果。对此持正念的人固然好,然而善恶一念间,偏偏有许多汪洋大盗,犯罪头目以及恐怖组织的领袖都精于此道。他们对自己的信念毫不怀疑,相信自己必能成功地打枪银行,相信自己必能干下生平第X桩坏事且全身而退等等。


你有多久没相信你自己了?人过二十几,混职场几年后讲话的声量慢慢地变小了,思想也不象大专时那样天马行空,表面上是倾向成熟稳重,另一方面则局限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老板说一你决不敢说二。说了二又害怕被说是顶撞老板大人,不小心便落得杀头罪名。那副壮志凌云的棱角也好像愈磨愈平了,并相信自己会一直呆在同一个地方。


相信是一种选择,你可以相信自己拥有更好的结果,并付诸在行动上。然而我们总在得不到回报时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我们的内心总会有那么一把声音在诉说:“喂,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结果还是这样?“ ”不是说相信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吗?“ 嗯,关于这方面我们都存着一些疑惑和误解。好东西不会像去摘树上的果实那样容易,伸手就可以了。我还在前几个星期的球赛连续输了四场,整队垫底。我也是相信每一场球赛都能够获得胜利,但事实就是彻底地输了四场。一味地热血相信是于事无补,更重要的是用行动去实践(要勤于练习啊)。


在变形金刚第二集里,当女主角Megan Fox问男主角shia LaBeof:“如果事情并不是你所想的那样该怎么办?(Shia LaBeof 认为Matrix可以使Optimus Prime 复活)“ 而Shia LaBeof只回答:“因为我相信。“ 虽然这只是部戏,但我对这对白还感兴趣。尤其在创业的路途上,有多少次是孤军奋战去挑战前面的未知,这时候带自己走出去的是信念,自己一直相信的信念。这时候无需太多的繁缛语言来为自己做辩护,你只需要秉持信念,还有继续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