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8, 2009

畅销书狂想曲系列竟和我们的教育策略有关?它背后的商机是?

Share
看一些畅销外文书籍常有这样的一个体验,就是被它的书名给吸引,这里所指的是非文学类型的书籍。据个例子,像是作者J.a.Jacobs的新作《我的圣经狂想曲〉〉,作者用一年的时间去实践圣经里的一些条约,目的是要体验圣经的真正涵义。然而在作者实践的过程中却是逸趣横生。他的前一本作品 - 《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籍着想成为最聪明的人而去挑战厚达三万三千页以及四千四百万字的百科全书,故且不论他是否真的完成了此壮举,就从故事的角度而言,这样的话题确实很具吸引力。大家都很想知道作者“狂想”到什么程度。

他从A-Z的字母中抽选了一些字母,然后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他另加的诠释,那种带着搞笑的诠释让大英百科全书里的字母从死板板的印象蹦跳起来。这类书籍多半以外文书居多,这里也隐隐约约带出了几个讯息。其中一个就是有关教育策略,是不是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大都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有关呢?以至到我们长大,对身边的事物都存有一种“不在考试范围内,所以可以不必理会”的态度和观念,或是从小就一直被灌输的“分数至上”到现在仍根深蒂固?相对于西方国家的较注重思考与创新,是不是或多或少都影响了他们对待事物的看法?

在用一根红色的回纹针换取一栋房子的故事出现之前,这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于是当这故事随书面世后便引起广大人们的注意和回响。大家都很好奇地想知道作者麦唐纳究竟是如何办到的。如果把回纹针换作其它像是纳米等高科技的东西可能得不到如此广大的回响,大众的反应会变成叹几声:“噢,不简单,不简单。”然后便在那里打住了,除非他本身接触纳米业,否则很少有继续追看下去的意愿。

这些畅销书的另一共同点是运用大众早已认识或熟悉东西或事物,像是回纹针,百科全书等这些你我家都皆有可能会摆放的东西。我们都很想知道,那在橱里铺上灰尘的大英百科全书在被人赐予一个新的故事和想法后,原来可以如此有趣。方才提到的几个讯息,第一个是教育策略,我们不能轻易地改变填鸭式的教学,但我们可以随意改变想法,正如这一则有关商机的讯息。想要让产品走红和制造话题?让故事本身一开始就围绕在一个大家所熟悉的事物发生是重要的关键。